中科院团队在内蒙古新发现约2.5亿年前爬行动物化石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02-22 19:31:55
匈奴老挝鳄标本示意图。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 供图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刘俊研究员、陈建业博士最新在内蒙古研究发现一件约2.5亿年前的爬行型类不完整骨架化石,将其命名为匈奴老挝鳄,目前归入迟滞鳄类。
这也是包头大青山晚二叠世(约2.5亿年前)动物群发现的一个新类群,而该类群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于甘肃玉门的大山口动物群,它们经历了二叠纪末期(约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其最晚的类群延续到三叠纪晚期(约2.3亿年前)。
匈奴老挝鳄研究成果论文近日由国际专业期刊《系统古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刘俊指出,由于匈奴老挝鳄化石材料不完整,归入迟滞鳄类尚且存疑,后续还需要更完整的化石及更多的研究工作来解决这个类群的分类问题。
他强调,不管其分类位置如何,在大青山发现匈奴老挝鳄,已增加二叠纪晚期华北与东南亚老挝四足动物群的相似性,从而印证了研究者之前提出的老挝四足动物由华北迁徙而去的假说,这也暗示,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东南亚在二叠纪末期就存在陆地连接。
刘俊科普介绍说,迟滞鳄类是一类分类位置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早期四足类,一般体长可达1米多,头部形态与鳄鱼有些相似,最典型的特征是身体背部脊椎上的甲片以及球形的间椎体。根据甲片形态等可以区分出迟滞鳄科及毕氏螈科。根据侧线系统、头骨形态等推测有些种类如鳄类一样生活在水中。
匈奴老挝鳄化石发现于2010年,在野外头骨的顶面已经风化暴露过半,并于2011年完成标本修理工作。该化石与众不同,其标本的头骨扁圆、顶面布满纹饰,大小也与俄罗斯的兰炭鳄相似,最初被当作是副爬行类。不过,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却发现新标本与副爬行类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头骨没有颞孔,鼻孔在两侧。
此外,该化石标本下颌与甘肃玉门发现的迟滞鳄类走廊泰齿螈十分相似,但没有迟滞鳄类典型的甲片及间椎体,肩胛骨形态也与已知的迟滞鳄类差异很大。这使得研究者对其进化分类位置一直很迷惑。
刘俊表示,老挝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一些同时期的四足动物。2018年,老挝一个新的迟滞鳄被命名为那呷老挝鳄,这个类群与当时正在研究的大青山化石材料极为相似,因此,最新成果论文将大青山不完整骨架化石材料归入老挝鳄属,并命名匈奴老挝鳄,同时也明确其是否能归入迟滞鳄类暂且存疑。(记者孙自法)
[ 责编:张蕃]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近黑洞 准确了解银河系中究竟存在多少颗黑洞
2020-05-08 16:54:40

北极上空出现罕见臭氧层空洞 臭氧水平可能很快开始恢复
2020-04-01 16:07:01

科学家首次系统获得柴达木盆地盐湖锂同位素数据 揭示出同位素差异的主要因素
2020-04-01 16:16:12

自动驾驶落地前夜 仿真测试市场成为"最后的战场"
2020-05-08 16:33:35

孙斌勇:追剧爱玩的数学家
2020-03-31 09:13:18

区块链到底是啥 它将把人类生产生活“链”向何方?
2019-10-30 15:28:27

华为手机新专利曝光 消失式摄像头设计
2020-03-03 10:30:54

Win10系统提示错误0x80004005:未指定错误 怎么进行修复?
2020-06-29 09:00:33

春季护肤大作战,COSBEAUTY可思美等离子净肤仪“新氧体验官”火热招募中
2021-02-22 16:55:57

涉嫌虚假宣传 微商被开80万罚单
2019-08-16 11:23:02

柔宇科技联手ISY,脑洞征集活动为世界级电音节隆重预热!
2018-12-25 15:54:54